医保“上线” 药企借势布局
2014年至今,互联网医疗发展非常迅速,但始终存在一个瓶颈,那就是医保如何支付。近日,国家医保局专门就此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互联网医疗的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作出具体规定,让行业看到了更光明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医疗首次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一种利好,对医药行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望改变传统的医药流通格局,并催生新的互联网销售业态。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
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目的是通过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价格、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联网+”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重构医疗市场竞争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就该《指导意见》出台的意义分析道:“主要是围绕患者去考量的。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医改走到今天,国家想要解决的就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他说,具体从设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本条件来看:第一是应属于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准许以“互联网+”方式开展、临床路径清晰、技术规范明确的服务,体现了对老百姓安全度的考虑;第二是应面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务,干脆明确指出就是针对患者直接服务;第三是服务过程应以互联网等媒介远程完成,规定了要以互联网为载体为患者服务;第四是服务应可以实现线下相同项目的功能,也是从安全度考虑;第五是服务应对诊断、治疗疾病具有实质性效果,还是服务于患者。因此,《指导意见》更多的考虑是针对患者的看病难问题,与此配套的由于互联网的效率提高,所以会降低对应的成本。另外,这五个基本条件符合现实情况,因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或者呼之欲出。《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利好,是一个激活市场的举措。
长期以来,医保如何支付在互联网医疗方面都是业内比较头疼的问题。这次是国家医保局第一次明确表示互联网医疗可以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纳入医保后,用什么方式支付?价格怎么执行呢?《指导意见》指出,按公立非公立实行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实行政府调节,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显然,虽然互联网医疗被纳入医保,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支付。
王恒分析指出,《指导意见》对支付范畴设定了界限,如分为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两部分。服务价格包括公立和非公立、线上和线下;医保支付也明确了线上线下的比例、核算的成本,同时还限定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并不能因为加上互联网+就额外设定高额的价格。“既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又对范畴设定界限,考虑得比较长远、周全。”王恒说道。
事实上,自2014年开始,互联网医疗就蓬勃发展,且具有传播非常快、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但互联网医疗的支付端一直都是行业发展的瓶颈。现在,互联网医疗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让业内看到了解决的方向,有了解决的游戏规则,相信这个瓶颈很快会被打破。
互联网医疗彻底改变了患者就医购药的方式和习惯,也使得药品的流通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因为传统的医药流通是从药厂到商业公司到医院最后到患者,《指导意见》既然是针对患者,所以它会改变传统的医药流通方式。王恒就表示,互联网可以加速药品流通,药品流通渠道需要跟其配套,才能形成互联网巨大的效率模式。他说,对患者的配送是过去商业公司所忽略的,商业公司主要是对医疗机构进行配送,互联网介入后就会对整个流通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医药流通企业想要配送到患者,还需要倚靠医疗机构和药店。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对患者的配送具有巨大的优势?王恒说:“早些直接配送到患者的流通企业就会占到先机。例如,现在新型的电商,可以配送到每一个患者。个人认为,京东在这方面是最有优势的。在这一轮变革当中,传统流通企业能否分到一杯羹,能否尽早适应过来,把自身的网络从医疗机构和药店再往前移到患者,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否则被其他业态所取代,将这个环节给拿走是很正常的。”
拥抱新销售业态 打造“网红产品”
其实,过往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去医院看病并不是在疾病最难的、风险最大的诊断阶段,而是在复诊、随诊阶段,这就耗费了很多医疗资源。如今“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给患者复诊提供了便利和利好,用药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是药企,特别是慢病管理用药的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因为这类病人大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因此,这类药企最应该及时跟上国家医疗领域发展的步伐。
此外,王恒还表示,《指导意见》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业态:第一是对互联网医疗最敏感的民营医院,虽然大医院也有动力,但应接不暇,更多考虑的是医院机构之间的合作,而这次文件明确针对的是患者,所以民营医院是反应最快、最为敏感的;第二是这些年来一直潮起潮落、发展被抑制住的新型互联网医院,得到了新的鼓励和“滋润”;第三是传统医院的“互联网+”。这几个新的业态都将给药企带来新的销售机会,这也是传统药企需要关注的。
但对于相对“传统”的药企而言,要弄清楚互联网医疗的趋势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应对。医保是一个指挥棒,医保支付的调整就意味着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药企需要根据国家大的政策方针来调整营销组织结构。互联网医疗首次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很快就会有新的互联网销售业态孕育而生。若是药企的营销组织不能够与之相匹配,就意味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对公立医院的‘互联网+’,药企应有一个机构,或者组织,或者人,与之形成战略联盟;对于处在成长期的新型互联网医院,药企应尽早介入,形成自己的销售环节,而这些医院也恰恰需要药企资源的支持;还有患者教育,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由于《指导意见》是针对患者的,基层市场又离患者最近,所以广阔的基层市场对互联网的需求更大,药企在这方面既有队伍覆盖,又有产品覆盖,如果调整好在基层市场的策略,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王恒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还结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分析道,新法也不再禁止网售处方药,这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辅相成,互联网医疗显然迎来了政策东风。药企只有做好线上布局,顺势而变,才能搭上这趟东风,以达成产品销售增长。第一,企业应早些规划产品线,尤其是有慢病药、常见病口服药的企业,应尽早设立电商营销组织;第二,拥抱新兴互联网医疗机构,以及互联网配送公司,尤其是可以配送到患者的公司,应早些与之结成战略联盟;第三,助力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的业务,形成合作伙伴;第四,跟上非公医疗机构的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的步伐,与之结成战略联盟。
“互联网医疗离不开企业的产品,企业产品的互联网推广,应利用互联网的高效率开展医生的数字化教育,早日形成‘网红产品’的品牌效应。随着5G时代的到来,患者教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带来质的飞跃,企业对应的是基层病人的医保及高端客户的商保,患者及医生更需要互联网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药品配送的高效率,药企是时候考虑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的顶层设计了。另外,院外药房也是个应该重视的销售场景。”王恒最后如此说道。
- 上一篇:中成药企业如何适应监管新政? 2019/9/16
- 下一篇:展位号:10.3F13--广州第7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 2014/5/23